人居环境视野下的地下空间规划及设计研讨会成功举办

日期:2022年12月16日 作者:刘亚南 点击:[]

2022年12月10日,人居环境视野下的地下空间规划及设计研讨会在线上成功召开,本次会议进一步深化地下空间的学术内涵,辨析新一届地下空间学术委员会的工作方向。会议由中国建筑学会地下空间学术委员会、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重庆交通大学主办,由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承办,由青年建筑公众号、城市设计联盟公众号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视频直播观看量达8000余人。

会议开幕式由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董莉莉教授主持,中国建筑学会地下空间学术委员会理事长沈中伟教授致辞。研讨会由东京大学胡昂教授和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崔叙教授主持。

IMG_257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11来自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交通规划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主旨报告,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进展。包括中国建筑学会地下空间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大师朱颖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地下空间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盛晖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总规划师石晓冬教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东京大学胡昂教授,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副总规划师顾新教授,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董莉莉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风景园林系邵继中教授, 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主任薛名辉教授,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轨道交通与地下空间设计院院长、CCDI 悉地国际集团景观产品总经理杨海先生,西南交通大学城乡规划系副系主任杨林川特聘研究员,中国建筑学会地下空间学术委员会秘书长、西南交通大学袁红副教授。

朱颖教授从多层次轨道交通的建设形式要求、案例分享到提出建议,多元地展示了包括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和交通综合运输发展规划等内容。轨道交通是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支撑,打造多层次轨道交通线网是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关键。多层次轨道交通由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四张网构成每张网具有不同服务半径和服务功能,只有实现“四网”的融合衔接、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才能发挥最佳运输效能。

IMG_258

朱颖教授


IMG_259
《多层次轨道交通线网立体规划》


   盛晖教授分享了深圳机场东枢纽地下高铁设计研究。首先对项目的基本概况、枢纽构成、各部分位置关系、铁路客运量与枢纽换乘量等内容进行了简单分享。其次对方案设计进行了深入展示,系统讲解了对多交通融合设计、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上地下一体化协同设计的考量。

IMG_260

盛晖教授

IMG_261

《深圳机场东枢纽地下高铁站设计》

石晓冬教授从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的基本概况、站城一体化规划、空间运营与价值提升、规划管控与技术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对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站城一体的规划考量。在系统展示北京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案例的同时,又提出了一些新的技术创新和规划的思考,包括生态一体化的考量等。

IMG_262

石晓冬教授

IMG_263

《北京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站城一体的规划考量》


  胡昂教授通过文本和视频的多种形式分享了涩谷站域城市更新及其评价研究,从谷地中的城市、计划与更新、飞跃的20年三个板块展示了明治维新时代至今的不同时代涩谷站及其影响区域的发展变化。

IMG_264

胡昂教授

IMG_265
《涩谷站域城市更新及其评价研究》

顾新教授在深圳建设立体城市的理念与实践的汇报中提出了深圳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的规划导向、TOD引领立体城市建设的制度设计、重点片区项目建设实践的思考探索。顾新教授提出建设立体城市的基础条件是包括规划理想、机制创新、信息支撑、项目积累的综合实力,并加强自下而上的参与及评价反馈环节,以提升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施效果,最后重视设计方案与建设及运营模式的匹配度。


    IMG_266

顾新教授

IMG_267
《深圳建设立体城市的理想与实践》

  董莉莉教授以重庆为例分享了TOD综合体地下开放式中介空间舒适性优化研究。从TOD综合体里面找到开放式中介空间,分析现状与产生作用,针对打破地下空间幽闭感,聚焦空间舒适性,通过优化物理环境的研究与比对空间差异,希望开放式中介空间的介入去提高TOD综合体的舒适性。


IMG_268

董莉莉教授

IMG_269

《TOD 综合体地下开放式中介空间舒适型优化研究》

邵继中教授从发展背景、定位需求、增量存量、基础建设和结论建议五个方面介绍了城市更新中的地下空间高质量发展。邵继中教授指出在城市更新中要丰富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复兴老城活力。


IMG_270

邵继中教授

IMG_271

《城市更新中的地下空间高质量发展》

薛名辉教授从一部电影的分享引入话题,提出了关于地下空间环境行为心理学的一点点思考,旨在建立空间研究与行为研究的联系。构建“环境行为心理学"是整合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建筑环境心理学、建筑心理学、行为建筑学、环境设计等学科及其成果的需要,是解决当今社会问题的需求面向人性化环境设计需求的需要。

IMG_272

薛名辉教授

IMG_273
《地下空间环境行为心理学的一点点思考》

杨海先生分享了上海外滩观光隧道项目、宁波东鼓道城轨交通商业示范街项目、苏州平泷路地下空间工程等案例,指出地下空间与城市需要共同生长,在不确定性中找到新的确定性;通过苏州太湖新城地下空间项目、天水市公园城市规划、苏州工业园区中央公园设计等案例,指出地下空间与城市的生态系统的关系;通过苏州古城区核心区地下空间研究、上海杨浦滨江皂梦空间等案例表现地下空间与城市的生机焕发。

IMG_274

杨海先生

IMG_275

《地下空间与城市的生长•生态•生机》

杨林川特聘研究员通过研究背景、研究区域和数据、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结论五个方面分享了疫情背景下地铁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研究。杨林川研究员指出新冠疫情降低了地铁可达性的影子价格,换言之它降低了居民对地铁可达性的可支付意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铁可达性的溢价可能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背后的逻辑是地铁乘客量的恢复和对地铁负面看法的消失。

IMG_276

杨林川特聘研究员

IMG_277
《疫情背景下地铁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研究》

袁红副教授从管理结构、法律法规、法律要素三个维度分享了中日地下空间防涝管理体系对比研究。袁红副教授指出要建立健全法定地下空间防涝规划编制及管理制度、加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响应,优化组织领导、落实地下空间防涝责任,编制地方层面的地下空间专项防涝预案、提高保障能力。


IMG_278

袁红副教授

IMG_279

《中日地下空间防涝管理体系对比研究》


本次研讨会上专家们的精彩演讲为后疫情时期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启示与思路,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学术研究能够更好地服务“双碳”“城市更新”“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奠定了基础。


上一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功协办第七届西南地区建筑绿色化发展年度研讨会暨第一届中国煤科城市建设绿色发展论坛 下一条:清华大学特别研究员曹越博士为我院师生进行学术讲座交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