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城自有云中山——大湾村

日期:2019年07月15日 作者:刘星汝 奚琴 杨怡 点击:[]

 

2019712日上午,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在杨家轩老师的带领下开始踏上了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团队来到奉节县白帝镇大湾村对该村庄进行实地考察,根据该地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村庄特色等做出合理的乡村规划。

经过一路颠簸,团队于下午4点半抵达大湾村。简单修整后进行了三下乡活动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中首先由王驻村队长进行开场,继而马村支书记、杨老师与人文学院肖老师分别进行了村庄介绍和工作安排。

第一次三下乡全体会议

大湾村于2015年脱贫,村内以一条村道贯通整村,全长15.5公里,连接紫阳村和鸡山村,但村道只有小段已经硬化,多数还未硬化,如遇雨季,通车困难。其余村道皆为老路,行车不便。该村以种植脆李与脐橙为主要产业,劳务经济为副产业。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对该村进行工作部署后在村委会门口合照,宣布本次活动正式开始。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三下乡”团队合照

2019713日上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人文学院两个团队重新分组,分两头对村内具体人户进行走访问卷调查。调查过程中村民热情好客,乐意接受队员们的采访,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愿意为发展乡村经济,开发乡村特色产业出一份绵薄之力。乡民们对此次“三下乡”活动非常支持,接待团队成员们吃水果,乘凉,让烈日炎炎下的同学们感受到一股来自乡间的清凉。村民们不仅积极配合调查,还聊起了许多家常闲话,通过此类简单的对话,让队员们更深入的了解了大湾村的乡土人情及村民的基本生活情况。

通过建筑与城市学院队员们的初步调查,大湾村存在水源、土地、交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大湾村各家各户供水率达到100%,水管通到了每一家农户,但存在少数蓄水不足问题,还有改善空间;土地问题具体表现为土地资源分配不均、利用率不高;交通问题主要是全村主干路较少,其次由于村落分布零散由狭窄乡间小路联通导致各户之间联系不太紧密;大湾村风景优美,环境宜人,但在各家各户仍存在环境问题,生活垃圾缺乏系统性管理。

对以上问题提出初步建议:1、寻找中心点建造蓄水池,以满足村内村民生活供水及畜牧养殖;充分利用山间积水。2、关于土地资源希望相关部门考虑人口迁移进而重新合理分配。3、在主干道的基础上修建水泥变道支干路以增强出行安全性。4、在村内普及环保意识建立可回收垃圾机制,让垃圾“变废为宝”。5、以贯穿全村南北两侧的主要道路为中心,将处于道路海拔以下的脐橙集中于此;处于道路海拔以上的李子林区,选区风景体验良好的区域,另作散点式农庄的规划开放。

队员们进行调查采访

同日下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团队五位成员进行环保宣讲并具体参观学习了村内的百年建筑。经过乡间小路,队员们来到了大湾村三社社区对村民进行了当今时政热门的“垃圾分类”环保宣讲,贯彻了国家的环保政策,分发了环保手册与海报,让“垃圾分类”的理念得到了普及。

队员们环保宣讲合照

宣讲后,队员们来到村中的一座百年建筑,村民们进行了对该建筑的历史介绍。原先该建筑是作为学校与大地主的房屋。大地主是蒋介石时期有关的关键人物,在当时富甲一方。这座建筑因此一直留存下来,作为当地的一个历史建筑。但因历史悠久,又由于其木质结构,该建筑的安全性已大大降低,等待将其修葺完善。同时队员们观察到建筑中独具特色的雕花房梁与屋顶样式,可作为建筑学的实际参考。

大湾村百年建筑

返回后,队员们简单修整并对今日工作进行小结。只有脚踏实地才能真正了解村民们的实际状况,才能更好的将国家政策理念带入人心。队员们在活动中收获成长,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用自己所学知识规划出一份合理的方案,争取为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上一条:登高望远,瓜果飘香 下一条:“地理谱村情·建筑写人居”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开展“三下乡”活动助力科技精准扶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