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碰撞 智启未来——第五期筑雅讲堂青年学术沙龙掀起健康城市研究新浪潮

日期:2025年04月18日 作者:何琪潇 点击:[]

2025年4月16日上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微筑园会议室内,一场关于未来城市的智慧交锋正酣。由健康城市与无障碍技术研究所承办的第五期筑雅讲堂青年学术沙龙,以“微环境到广域生态:健康城市构建中的主动式空间干预技术”为主题,通过四重学术声部奏响跨学科研究的时代强音。学院党委书记陈作眀、副院长林孝松以及3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学术沙龙由林孝松和何琪潇联合主持。

理论重构—健康城市规划的范式革新

何琪潇博士打破传统规划边界,探讨城乡规划学如何从传统空间设计转向健康导向的主动干预,提出从“个体健康”到“社会健康”的范式跃迁。其构建的主动式干预模型,将城乡规划从静态空间设计升级为动态健康促进系统,引发在场人员对“空间即健康载体”的深度共鸣。

何琪潇微信图片_20250416171720

技术破壁—交叉学科的思维共振

郭庭鸿博士创造性引入生态瞬时评估(EMA)技术,在环境心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地带架设桥梁。其研发的动态监测系统犹如“环境心电图”,实时捕捉城市空间对心理健康的修复脉动,为国际恢复性环境研究注入中国智慧。

02微信图片_20250416171731

方法创新—山地城市的生态突围

汪子茗博士携“MSPA—MCR—电路理论”三维方法论惊艳亮相。针对山地县域特殊地貌,该研究构建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优化模型,被现场师生评价为“在数据洪流中打捞出生态修复的黄金法则”。

03微信图片_20250416171742

终章升华—学术表达的破圈之道

陈芊副教授以顶级期刊审稿人的视角,解构高水平论文的“黄金三角法则”。其独创的“学术故事线编织法”与“可视化论证体系”,让在场研究生直呼“解锁了科研表达的密码”。

04微信图片_20250416171751

圆桌讨论环节掀起思维风暴

学院党委书记陈作眀指出:五期沙龙见证着学科交叉的化学反应,从环境感知到社会健康,从数据模型到论文写作,这正是新工科建设的生动实践,同时从主题策划、组织形式、介绍技巧等维度对未来沙龙建设提出指导。林孝松副院长更以“城市针灸师”作喻,强调主动式干预技术应如银针入穴,精准激活城市健康脉络。作为学院重点培育的学术IP,筑雅讲堂—青年学术沙龙持续深化“三个一”工程,即每期一个前沿切口、一组创新方法论、一套成果转化路径。

这场持续3小时的学术沙龙,不仅见证了多源数据流与空间干预技术的深度耦合,更昭示着新质科研生产力在交叉领域的蓬勃生长。正如会场所见:当生态瞬时评估遇见山地城市治理,当健康社会学碰撞空间信息模型,一幅“人—境—城”共生的未来图景正徐徐展开。

下一条:新加坡国立大学王才强教授解析高密度城市可持续发展密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