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学院成功举办“风景园林之我见”系列讲座之二

日期:2018年11月05日 作者: 点击:[]

资深专家进课堂,诠释“交通+”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潜移默化培养并提升学生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是学院加强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2018111日,“风景园林之我见”系列讲座之二在微筑园成功举行,本次活动邀请招商局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杨航卓老师,为我院2018级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以及2016级本科生带来了 “交旅融合背景下的旅游公路实践与探索”的精彩报告。

在交通旅游+背景下,公路建设不仅仅满足人们出行方便的需求,还要满足旅游愉悦的需求,将沿线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及旅游资源结合起来,让公路本身成为一道风景线。

什么是旅游公路:用国家战略方针以及数据收集分析诠释

会议一开始杨老师结合《全国红色旅游公路规划》、《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府文件、以及对自驾游——促进旅游公路发展的抓手进行数据分析向同学们诠释了旅游公路发展的前景和概念以及对未来旅游公路向着公路旅游方向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随着国家建设发展,截至2006年底,全国机动车数量达2.9亿辆,其中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16559万辆,私人轿车10152辆,如此庞大的数据支撑了我国旅游公路的发展。旅游公路是兼具与旅游双重功能的公路,是绿色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交通与旅游结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欧美,旅游公路早已普及,房车旅游已经成为欧美旅游出行的热点之一。将公路从功能单一向功能复合转变,从单一系统向综合系统转变已成为未来我国公路发展的必然趋势。

交通+旅游,共建双赢体系

交通给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可进达性,不同的交通形式与质量给旅行者带来的时效性、舒适性不同,交通体制的完善促进了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对交通也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对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航空、高铁、公路、水运的发展,同时也给交通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从近期的交通、旅游的连接,到中期的交通、旅游协同,进而到远期的交通、旅游的融合,我国的交通、旅游正相互促进,螺旋上升。

当前优秀公路+旅游案例分享

“多看看外面的世界,领略不一样的精彩”杨老师引用了澳大利亚大洋路、中国贵州茶海旅游公路、美国蓝岭风景道以及重庆大足全域旅游交通等多个生活中的案例,运用丰富的实景图片以及专业全方位的解说系统地向同学们展示了旅游+公路模式对目前人类生活的充实与影响。并对未来想从事旅游+公路方面研究的同学给予了良好的启蒙与兴趣的培养。

经验与起航——互动环节

在讲座的最后环节,同学们积极的提问了杨老师一些现在面临的困惑,有同学问到:道路旁的植物应该怎样选取?杨老师耐心道说:景观出发点第一是功能,第二才是美观,植物选取首先要因地制宜,优先选取乡土树种,首先确保所选植物对当地气候土壤的适应性,保证所选植物能活、好保养,其次才考虑植物的搭配以及造景。

讲座结束后,在场学生都起立,为杨老师精彩的报告致以热烈的掌声。杨老师在最后也为同学们留下了两个问题——在交旅融合背景下,为满足公路上的旅行需求,旅游公路还应具备何种功能?如何打造旅游公路核心吸引力,实现“车在路上走,人在景中游”?为同学们会后闲暇时间提供了探索求知的方向。

本次“风景园林之我见”活动组织有序,让研究生新生和2016级本科生同学们了解到目前公路旅游的发展与前景,为同学们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引航标,增强了同学们学业生涯的方向感和专业领域感,达到了预期效果。

 

 

 

上一条:风景有约——2014届优秀毕业生分享交流暨建筑类专业分流讲解会 下一条:“跨层次、跨年级、多课程”联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