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校地合作探索社区共创——学院师生赴重庆忠恕沱社区开展实践进课堂活动

日期:2025年03月12日 作者:刘畅 陈琦 点击:[]

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始终将“服务社会”作为人才培养的落脚点。服务城市更新国家战略,近期学院教师主动对接重庆市江北区大石坝街道忠恕沱社区,以《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城乡规划与设计》等课程为依托,组织学生赴社区开展实地调研,同时与“社区集盒”团队围绕“校地协同创新、社区活力提升、低碳场景共建”等主题展开了深度合作洽谈。

忠恕沱社区位于大石坝街道中心位置,辖区面积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58户,人口约5200人,其中超过60%为60岁以上老人。忠恕沱社区在陪都时期是兵工署第十兵工厂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国营152厂,又称江陵厂,20世纪90年代江陵厂划给长安厂。区内仍旧生活着很多国营江陵机器厂老职工和家属,大部分建筑建于上世纪60-80年代,多为红砖筒子楼和青砖套房,夹杂一些农民自建房。

为推动基层治理服务效能提升,盘活闲置资产,激活社区活力。忠恕沱社区抓住城市更新、“三攻坚一盘活”改革契机,成为重庆首个引入“合伙人”的社区,并发起了社区集合共建计划。

3月9日,学院刘畅、周蕙、张炜、何琪潇、陈琦等5位老师赴忠恕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社区集盒团队进行了现场交流,初步达成了深度合作意向。以期将高校专业资源注入社区治理,通过系列公益行动推动可持续理念落地生根,为青年学子搭建从课堂走向社会的“绿色实践桥梁”。

3月7日,回应“人口老龄化”挑战,学院刘畅老师组织研究生赴忠恕沱社区现场开展社会综合调查实践。同学们到访了社区居民委员会、大石坝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五村农贸市场、江陵巷、下六村等地。

开展与忠恕沱社区的深度合作,是校地协同推动城市更新的创新实践。通过课程实践与“社区集盒”团队的联动,推动专业教学融入老龄化应对、工业遗产活化及低碳场景营造等现实课题,引导学生以设计力量回应社区需求。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机制,为重庆基层治理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具实践价值的解决方案。

上一条:建筑系开展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下一条:燃点春日艺术火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青少年艺术技能培训项目正式开课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