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园艺疗法》项目式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日期:2024年12月09日 作者:王希 龚毅 点击:[]

2024年春季与秋季学期,在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学院创新性地推出了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园艺疗法》的项目式课程,该课程由学院团委书记王希老师执教,得到了学院党委的高度重视与全力支持。课程的顺利开展全面彰显了学院党委在教育创新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了学院党建工作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与积极作用。该课程实践环节的内容主要包括插花艺术、轻泥塑造、压花工艺、衍纸创作、 扇面手绘、剪纸艺术、茶韵品鉴等,旨在通过系统学习、实践操作等掌握园艺疗法,运用园艺学与心理学跨学科知识,引领学生促进知识融会贯通,指引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常识、调适自身心理健康。

项目教学过程中结合理论讲解与园艺疗法的实际操作,综合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网络资源分享以及团体园艺活动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以致用,提升学生自我认知水平和情绪管理能力;教学设计上,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通过课堂分组,组织学生参加园艺疗法的实践活动,强化参与感、体验感;课后分小组组织讨论分享及实践,激发学生分析自身心理成长,提出积极调适方法。经过一年教学探索与实践,该项目教学实效显著,深受学生欢迎与肯定。

园艺融合,专通联动:促进双向融合的知识更新

课程依托建规学院相关专业基础,精心打造以“联动跨域”为核心教学手段的交叉融合课程体系,将园艺学知识与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深入理解心理学与园艺学相结合的学科架构基础上,明确园艺疗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和目标,进而掌握园艺疗法的基本任务、核心内容和实践方法,形成具有实效、独具特色的园艺疗法。课程教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各环节紧密相扣,指引学生在掌握园艺技能的同时,掌握和合理运用园艺疗法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亲身体验,团队协作:强化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

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难以将学生导引至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之中,导致学生很难在课程知识学习中真切感受思政教育的魅力,难以激发“感同身受”的价值共鸣和情感体验。该课程以“项目式教学”模式为核心教学方式,同时融合“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个体的关系,建构起生态学意识,在完整参与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激发个体热爱自然万物、关注身心健康、提升专业能力、融入生态系统的认知态度,亲身感受自然的巧妙魅力,深刻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让思政教育不再是单向灌输,而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团队协作达成融合、达到目标,同时还培育了团队协作精神,让思政教育实现潜移默化的效果。

精准指导,个性发展:建构人人成长的教学环境

为了更精准地指导学生并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在课前、课中、课后等提供精准指导,激励学生找寻个体心理成长的“密码”。同时,还建立了学生成果现场展示、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等,综合运用全方位、多角度的方式审视学生在园艺疗法实践中的表现,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进步。《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园艺疗法》项目式教学阶段结束后,学生扎实掌握了园艺疗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学会了如何将园艺疗法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该课程项目式教学的实践探索,是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缩影。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园艺疗法》项目式教学成果进行推广应用,为同学们带来更加生动、真实、优质的课堂体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专业成长,促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上一条:朋辈帮扶——建规学院开展“我与国奖学子面对面”活动 下一条:建筑梦想 规划未来——建规学院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圆满举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