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创新促育人 乡村营造谱新篇——重庆市第三批立德树人特色项目(实践研究基地)顺利开题

日期:2025年10月14日 作者:顾韩 点击:[]

近日,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承担的“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营造课程开发与实践育人研究”项目开题论证会在学院微筑园举行。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刘颖副教授、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蒋学皎副教授、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黄艺助理研究员担任评审专家。

课题参与人顾韩副教授围绕研究背景、目标、内容与实施路径及完成指标进行了汇报。项目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教育教学改革为导向,聚焦立德树人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整合“政行校地企”多方资源,推动“乡村营造课程群”建设与实践,打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最后一公里”课程体系,建设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示范地与教学科研创新聚集地。

项目研究内容涵盖六个方面:构建乡村营造课程建设理论,确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重构“基础理论—综合营造—项目实践”三级课程体系,搭建五位协同课程资源平台,探索课程平台到乡村田野的三级教学实施路径,建立以质量与创新为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

专家组在听取汇报后充分肯定了课题的创新性和实践价值,认为研究目标清晰、结构合理、内容系统,符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专家指出,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强化系统性与操作性,形成可推广、可评价的乡村营造教学模式;应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深化理论框架构建。分发挥“政行校地企”协同优势,结合地方特色案例,探索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乡村营造育人路径。专家组建议项目组进一步细化研究问题与成果达成,强化理论创新与地方特色实践结合,提升研究成果的推广性和影响力。

专家组充分肯定了课题的创新性和实践价值,认为研究目标清晰、结构合理、内容系统,项目契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需求,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创新价值。建议在课程体系设计中进一步强化系统性与操作性,构建可推广、可评价的乡村营造教学模式;同时要突出问题导向,深化理论框架的结构与逻辑体系。专家组强调,应充分发挥“政行校地企”协同机制优势,结合地方资源与典型案例,探索具有重庆特色与区域辨识度的乡村营造育人路径。建议项目组进一步细化研究问题与成果达成路径,强化理论创新与地方实践的融合,不断提升研究成果的科学性、推广性与示范影响力。

课题组表示将深入消化吸收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在服务国家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迈出新步伐。课题组将全力以赴加强研究工作,推动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课程成果,为乡村振兴贡献高校智慧与力量。

下一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邀请行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 深化“绿色建筑”课程场景项目式教学改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