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组织建筑学专业大四学生赴中机建筑科技大厦,开展以“绿色建筑技术创新与智慧运维”为主题的实地调研活动。本次活动由“绿色建筑”课程负责人刘亚南副教授、易小越博士带队,旨在通过考察中国绿建三星设计标识标杆项目,强化学生对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系统认知。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副院长、项目绿色建筑咨询负责人何开远及大厦系统管理团队全程参与讲解,为师生提供了从设计理念到运维实践的深度指导。

作为重庆市首批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示范项目,中机建筑科技大厦以“被动优先、主动优化、智慧协同”为核心理念,构建了覆盖设计、施工、运维全周期的绿色技术矩阵。何开远副院长在专题介绍中指出,项目通过优化建筑朝向、设计构件自遮阳系统及采光井自然采光技术,结合计算流体力学模拟优化通风路径,使绝大多数功能房间的采光和通风效果达到国家标准;同时采用地源热泵与空气源热泵复合系统、高性能围护结构及智能照明控制,实现建筑综合节能率显著提升。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大厦创新设计中水及雨水联合处理系统,有效减少市政水资源消耗。

在大厦智慧控制中心,系统管理人员现场演示了建筑能源管理平台的运行逻辑。该平台整合了多类监测模块,实时显示室内环境参数及设备运行状态,并通过智能算法实现动态调控。例如,当办公室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时,系统自动联动新风系统调整换气量;地下车库空气质量异常时,通风系统即刻启动。何开远副院长补充道,平台通过BIM技术与物联网数据融合,实现了地源热泵与冷水机组的协同运行,进一步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

随后,师生们深入核心机房与设备层,实地考察了地源热泵机组、雨水回收处理设备及新风热回收装置等关键系统。系统管理人员结合设备运行流程,详细讲解了绿色建筑“隐蔽工程”的技术要点,使学生们对高效节能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有了直观认识。

活动最后,师生与项目团队举行座谈交流。刘亚南副教授表示,此次调研将课堂理论与工程实践深度结合,帮助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链;易小越博士则鼓励同学们在未来设计中兼顾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学生们围绕绿色建筑技术落地难点、运维阶段能效提升等问题与工程师展开热烈讨论,纷纷表示通过实地调研深化了对绿色建筑理念的理解。
此次调研是学院推进“产学研用”融合的重要举措。未来,学院将持续与行业标杆企业合作,通过多元化实践教学形式,培养更多具备绿色建筑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